第(2/3)页 当然,眼下的郭茹瑰,还是断线风筝,早就已经失去了和组织的联系,一心投身抗日事业。 哪怕抛开其红色特工的身份,他也是极为优秀的抗战将领。 淞沪一战,他带国军42旅坚守南塘口阵地,绝境之下,写下令人动容的绝笔信。 ““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,敌攻势未衰,前途难卜。 若阵地存在,我当生还晋见钧座。 如阵地失守,我就死在疆场,身膏野革。 他日抗战胜利,你作为抗日名将,乘舰过吴淞口时,如有波涛如山,那就是我来见你了。” “我觉得这慰问团,可不只是给咱们送钱慰问的,估摸着也有代表重庆方面,摸摸咱们根据地情况的意思,尤其是对咱们八路军发展情况有个了解。” 左明说出自己的猜测。 林平安表示认同,如果只是送钱的话,根本不必如此兴师动众,目标还这么大。 不过来都来了,也要接待,毕竟这次可是送来二十万银元呢,啧啧啧。 “兵工厂这一类的绝密,不能展示出去,只展示根据地的一些基本情况就好。” 林平安轻敲桌面道,“到时候做好接待工作,但是不能铺张浪费,不卑不亢,也不能失了礼数。” 左明点头道: “放心好啦,这方面我在行。” 两日后,慰问团一行三十多人,便抵达根据地。 他们主要由参谋人员,还有记者,以及部分警卫人员组成。 其中参谋人员整体年轻,多是黄埔,或是保定军校出身。 正如之前左明猜测的,这慰问团除了慰问之外,还有就是对根据地进行考察和记录,向重庆政府进行详细汇报。 重庆政府想要借此弄清楚几件事情。 第一,为什么林平安的部队在敌后日军重重封锁之下,仍旧可以快速发展。 第二,为什么林平安的部队能够打胜仗,而且是一直打胜仗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