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而实现在洛阳周边分散并州胡,最重要的一点则是把真正的心腹安擦在洛阳周边各州。 高澄在与高隆之、崔季舒商讨迁户安置问题后决定,随窦泰驻守陇西的一万晋阳大军家属将去往陇西,免除田亩租金及税赋五年。 随潘乐镇守关中的三万晋阳大军中,送去一万家属,其余两万人召回洛阳。 剩余晋阳大军与举义的东魏降卒、召回洛阳的长安守军,共计十七万左右,则分散安置在司、陕、广、梁四州。 其中司州安置八万户,陕、梁、广三州各安置三万户。 高隆之、崔季舒告退后,高澄又立即招来吏部侍郎崔暹,与他商议四州主持军政人选。 高澄有意在这四州军政分离,刺史只管民政,不再如过往插手军事,而将领只负责军事,不再干涉政事。 其意图不言而喻,即刺史管理胡兵家卷,将领统领军队。 与崔暹商议过后,高澄草拟一份名单: 梁州刺史由段韶改为赵彦深,由段韶出任练兵大将,管辖三万并州胡。 陕州刺史由高慎改为司马消难,由斛律光出任练兵大将,管辖三万并州胡。 广州刺史由高季式改为张师齐,由高季式出任练兵大将,管辖三万并州胡。 之所以是练兵大将,而非统兵大将,倒不是高澄不信任他们,相反,段韶、斛律光、高季式是高澄最早的武将班底,最受信任。 但也正因为他们的年龄与资历还不够,若强行将一半的晋阳大军分由三人统领,侍奉高欢的旧人们难免有意见。 故而只能冠以练兵大将之名,等到战时,还是要分出人手与一众将领分领,三人暂时也只能独领万人作战。 高慎继任赵彦深青州刺史一职,将他打发远点,也免得崔暹被这个前妹夫气出病来。 至于司马消难与张师齐,两人忠诚度母庸置疑,毕竟一个是高澄手足兄弟,一个是高澄最忠诚的笔杆子。 唯一让高澄疑虑的是能力,但好在陕州、广州处在腹地,又离洛阳不远,自己让听望司多上点心,也出不了什么问题,就当是对他们能力的检验,尤其是张师齐,毕竟自己是真没听说过他的名字。 至于最为重要的司州,司州牧则由陈元康担任,也足见高澄任人唯亲。 司州不设练兵大将,近八万迁徙而至的晋阳将士全部转入高澄的老部队京畿军,同时并入京畿军的还有可朱浑元麾下三千人。 而原司州牧可朱浑元,高澄准备让他转为洛阳京畿大将的一员,一如彭乐、薛孤延、贺拔仁等原晋阳大将。 没有永恒不变的政策,如今还只是权臣身份,高澄自然要把军队紧紧握在自己手中,等将来真正明确了君臣名分,再做调整也不迟。 送走了吏部侍郎崔暹,高澄又急忙招来兵部尚书封子绘,说是赋闲在家,可国事决策地只不过是从中书省转移到了高澄的会客厢房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