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高澄也不敢轻易去尝试,把倾国之战当儿戏的,自古以来也就一个杨广。 只有真正统兵之后,才能理解韩信说出‘多多益善’时的骄傲。 不过这一段时间高澄关注的重点其实并不在军队之中,而在于税收。 高澄早早按照经典科第二的王晞建议,于户部新设一司,由户部尚书崔季舒亲自负责,掌握各地的供需情况。 而今年秋税则是第一次试行徙贵就贱,在秋收后统计各地收成情况,若歉收,谷贵钱贱,则征收钱币。 若该地丰收,谷贱钱贵,则征收粮食。 这一政策的实施立即获得民众响应,毕竟这实实在在是在为他们着想。 地方官府收缴税收后,并未立即送往中央,而是由户部统一指派,在满足洛阳所需的粮食要求后,其余粮食按就近原则,发往谷贵钱贱之处,平抑粮价。 而钱币则送往谷贱钱贵之处,由官府大加采购粮米,运往常平仓储藏。 在储粮之余,也能将粮食到一个合理的价位,不使谷贱伤农。 钱粮调动全程由驻各地的转运司负责,不过州郡长官之手,防的就是州郡官府吃拿克扣,毕竟这么大笔钱粮过手,谁能忍住不动心。 当然,对于转运司的监督,高澄也没有落下,以地方官府在明,各地听望司在暗,全程监督。 政策已经推行下去,各地也在按照高澄所想收缴税款,以及进行余后处理,高澄还不知道结果如何,在试行过程中是否会存在重大疏漏,这都是他所担心的。 不过崔季舒确实是肉眼可见的消瘦下去,每到收缴税款,户部总是最忙的时候,如今高澄又为他们再加工作量,也难怪崔季舒这段时间已经搬进了户部府衙,吃住都在其中。 看着小崔这积极的工作态度,高澄打定主意,只要不出重大纰漏,总要找个由头好好赏一赏崔季舒。 到了十月下旬各地巡查使者将各地情况一一回报,有忧有喜。 即使如此防备还是存在不少贪腐现象,大多是打着运输途中损耗的名义。 由于高澄对税收额度把控严格,禁止多收,地方官征收钱税时,不敢以损耗为名向税户多征钱银,故而只能在钱粮转运时想点办法。 数额不大的,高澄也没有死抓不放,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千里为官只为财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