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六十八章 忠臣义士-《重生北魏末年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我为南人,被收容于穷途末路之际,位虽卑,也知感怀恩义,今日所以为此者,尚感忠义而已。”

    高隆之到底没有敢当场杀人,倒不是畏惧于荀济的浩然正气,只是这老儒到了北方后,四处讲学授徒,燕赵之地的儒生多是他的学生,得了诺达的名声。

    真正让高隆之投鼠忌器的是,高欢曾与人说:

    ‘我爱济,欲全之,故不用济。’

    高欢就是清楚荀济愚忠于君臣之道,不用荀济也是为了保全他的性命。

    让高隆之欺负元善见,他不带半点犹豫,可要他杀一个高欢要保的人,借高隆之十个胆子他也不敢。

    命令家仆将荀济驱赶走,高隆之也没心思去尚书省了,直接转道往中书省寻高澄哭诉。

    高澄哪舍得让自己的老宝贝受委屈,他就不明白了,这些元氏死忠怎么就不愿体念一点国家不易。

    不就是让元善见代缴宫人免役钱么,这么做不还是为了让权贵代缴奴婢免疫钱,逼迫他们进一步释奴么。

    他洛阳渤海王府奴仆上万,高澄不也以身作则,代缴了这笔钱么。

    “大将军,崔尚书说户部库房已满,大将军所缴免役钱,请暂时寄放在渤海王府。”

    就在高澄安慰高隆之的时候,往户部运送渤海王府免疫钱的尉兴庆回禀道。

    你看,小高王不只要缴纳免役钱,还要帮崔季舒代为保管,他又何曾与人抱怨过自己的艰辛。

    让尉兴庆将钱搬回渤海王府,高澄继续安慰高隆之道:

    “叔父与我是血脉至亲,何必因他人之言耿耿于怀。”

    随侍在旁的薛虎儿与纥奚舍乐怎么也想不明白,一个姓高,一个本姓徐,哪来的血亲可言,但他们也不敢问。

    高隆之老泪纵横,恳请高澄处置荀济。

    可高澄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能定荀济死罪的行为,小高王再是嚣张跋扈,也没有在《太昌律》上写下忠于元氏为死罪,这一条。

    高澄一筹莫展的时候,高隆之抹着眼泪建言道:

    “何不将其放逐江南。”

    高澄暗道:好家伙,最近在家里没少读《三国志》吧。

    至少熟读曹操将祢衡送给刘表,刘表又转送黄祖,最终祢衡为黄祖所杀的记载,否则借刀杀人不至于玩得这么溜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