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一章 颍川王妃-《重生北魏末年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元亶虽是祸首,但他的家卷也是天子的至亲,方才得以幸免。

    但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妇人没有受到波及。

    颍川郡王元斌之因参与叛乱而被处死,王妃宋氏的名字却被人从罪卷名单上抹去,依旧住在颍川王府。

    元斌之谋逆,不仅身死,爵位也被剥夺,故居却堂而皇之挂着颍川王府的匾额,自然是底下的人听说高欢、高澄钟爱身份贵重的妇人,要维持住宋氏的尊贵。

    好事者猜测宋氏身后之人,大体都认为是高澄所为。

    若是高欢,宋氏早就被押往晋阳承泽雨露了。

    于是,即使高澄一年来从未登临颍川王府,也不妨碍许多香艳故事流传,例如:小高王夜探颍川府,宋王妃含泪赴巫山。

    即将出发之时,高欢训斥道:

    “阿惠,要了妇人就应该给个名分,霜寡之人生活不易,养作外室成何体统。”

    高澄心虚不敢辩解,只能唯唯应诺。

    送走高欢,高澄也决定去见宋氏一面,听望司府衙所在的洛阳城,城中流传什么言语故事,高澄又哪会不知道,装聋作哑而已。

    家里已有三位美妇,这已经让执着于养生的小高王大感头痛,这时候再纳一个宋氏进门,不是火上添油?

    体内的邪火早晚将高澄烧死。

    对于原主长子的生母,高澄如果眼睁睁看她被押往晋阳,难免会觉得自己是个牛头人。

    兽人永不为奴,牛头人除外。

    高澄就宋氏留在洛阳,颍川王府只留婢女,不许男丁入内,不管不问已经一年,也给该宋娘子一个承诺。

    颍川王府,后宅。

    宋娘子对镜梳妆,她二十岁的年纪,姿容美艳,青春正好。

    在发髻处插上一支点翠凤钗,选了一副镶珠耳坠,又再在脖子上搭一串明珠项链。

    两腮抹胭脂,双唇染朱红,浅画柳叶眉,额前贴黄花,看着镜中那美丽模样宋娘子自己也瞧得痴了。

    瞧着瞧着,却又忍不住哭花了妆,自己究竟是打扮给谁看?

    一年来,她就如同一只笼中鸟被关在这座颍川王府。

    哭过一场,宋娘子又耐心地梳妆打扮起来,在这座牢笼里,除了婢女,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。

    尚在洛阳的手帕交,一个个避之不及,她们的夫婿禁止妻妾出入颍川王府,唯恐被高澄登门时撞见,给瞧上。

    宋娘子出身名门,祖父宋弁是孝文名臣,虽是汉人,但同为孝文帝遗诏所任的六名辅政大臣之一,任作吏部尚书。

    年长之后,嫁予安乐王元诠之子元斌之。

    元善见上位后,元斌之依附清河王元亶,承袭父兄爵位,获封颍川郡王,宋娘子也得以享受王妃的体面。

    但可惜好景不长,一场洛阳叛乱打破了一切,元斌之弃家逃亡却被抓捕回来,处死于阊阖门外,宋氏在惶恐不安中无数人沦为罪卷,被押往晋阳。

    而同为罪卷的她却逃过一劫,只是府上再也没了男丁身影。

    对于这样的特殊对待,曾为人妇的宋娘子一清二楚,无论是高欢、或是高澄,总是这两父子中的一人看上了自己,但她又不记得何时与这对父子见过。

    对镜自顾,时间长了,宋娘子也感觉到一丝倦意,正要合衣小睡一会,门外响起了敲门声。

    “是谁。”

    宋娘子略带几分慵懒道。

    门外的高澄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介绍自己,他看了一眼被安排在颍川王府的高氏婢女。

    婢女心领神会,代他说道: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