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五章 矛盾-《重生北魏末年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阿惠以为谁可往沧州领民?”

    高澄主动请缨道:

    “孩儿愿为父王效劳。”

    高欢没有立即答允,他还在犹豫,高澄虽然长于谋划军国大事,但从未处理过民政,分往沧州之人,抛除留在冀州的部曲及其家眷,足有近十五万鲜卑妇孺,一旦不能安置妥当,遗祸无穷。

    这时候,高澄的亲娘舅娄昭为他送上助攻:

    “高王若担心世子年幼,可选派一人从旁辅佐。”

    高欢这才同意,安排道:

    “既然如此,控制沧州后,由子惠领部民屯于沧州。”

    又转向河北士人们道:

    “鲜卑相貌异于汉人,袭占沧州之事还需劳烦诸位。”

    高敖曹当即应道:

    “高王但请放心,敖曹必取刁整首级献与高王。”

    高欢大喜:

    “叔父勇于任事,欢恭候佳音,此事还需保密,功绩不能示于外人,但欢铭记在心。”

    高澄此时心绪依旧不定,他真的办成了,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历史,但他仍未满足。

    “父王,孩儿以为人地矛盾之外,胡汉之间语言不通也是加剧摩擦的重要原因,父王何不鼓励鲜卑部民学习汉话,汉人学习鲜卑语,促进彼此间交流沟通。”

    这才是高澄今日的真正目的,他认为文化交流,塑造文化认同感,是缓和胡汉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。

    如果语言不通,文化交流无从谈起。

    之所以让两者彼此学习,不过是为了堵住这些鲜卑亲族们的嘴。

    落后的鲜卑文化,又如何敌得过先进的汉文化,否则孝文帝汉化改革也不会得到众多鲜卑贵族的支持。
    第(2/3)页